山理学子三下乡:探索下小峰财富密码,共同助力乡村振兴

为调研下小峰村“红+绿”经济发展模式,促进当教育发展,7月13日,山东理工大学七月蜜“峰”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下小峰村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。

调研下小峰村“红+绿”经济发展模式

实践团以“红+绿”为主线,对当地的“红色资源”和“绿色经济”展开调研。实践团在咨询好当地书记后,前往村子内部寻找万寿山大圣庙、牛门洞、朝阳洞、福水泉、燕家大院等旅游资源,据当地人介绍,这福水泉的泉水可以直接饮用,并且他们还向成员讲解了这些旅游资源的背后故事。在寻找的过程中,实践团还注意到村子内部山路崎岖等问题。适日,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完老刘多肉园,在老刘的带领下爬山寻找抗战遗址。沿途中,老刘向成员们介绍了山上的特有植物,并表示这些山可以是下小峰村吸引旅客的独家资源,希望可以有人承包修路。同时,实践团注意到每一家的门口旁边都种植着猕猴桃,据村里人介绍桃子、猕猴桃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,并告知成员们猕猴桃、桃子、茶叶、栗子、花椒等多个绿色基地。

专访第一书记王仕强

山东理工大学七月蜜“峰”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下小峰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仕强。采访得知,2019年7月,市委宣传部王仕强来到下小峰村做驻村第一书记。当时,森林风景区一直处于关闭状态,村里原有的30家农家乐一直处于停业状态,村中老百姓济收入不高,贫困户人口较多,他立即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制定出两年帮包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。王仕强与村两委一起探索建立了“党支部+合作社+村集体公司+农户”的新型经营模式,包括注册成立了“淄博池峰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”,党支部领办了“下小峰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”,给锅饼、蜂蜜、桃、猕猴桃、多肉等农产品注册了魅力下小峰商标,并把这些产品都纳入到村集体公司进行统一销售,努力变输血为造血,增加村集体收入。

对于下小峰村88名贫困户、七十岁以上老人有一百一十多人的状况,促脱贫攻坚成了第二个重要任务。驻村第一书记王仕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,主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,分层帮扶。建设了专供老人午饭的“幸福院”;为村里修建爱心小路和爱心花圃;新安装路灯40盏,照亮夜行路,温暖百姓心;为村协调到2万元体育器材,争取到4.4万元资金维护村内自来水管道和部分水利灌溉设施;开设了“春晖课堂”以辅导村中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;扶贫认领栽种樱花树、争取2万元资金铺设500米人行步道;驻村期间,积极走访贫困户、为其排忧解难,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整个村里没有返贫户。

走访老党员、街坊村民,连接过去与现在

实践团部分成员跟随村党支部书记刘维忠前往老党员家里进行访谈。村里的路崎岖不平,成员跟随刘书记爬上半山腰时,一位有着60多年党龄八旬老党员李同和刘持兰夫妇在门口向成员们呼喊招手,对于成员们的到来,他们拿出了他们所有的水果来招待。据采访,实践团成员了解到,在2020年2月他们自发向党组织捐款2000元用于抗击正在全国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。老党员李花传回忆到土地改革、农业合作化所发生的事情,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自己所参加的战役,怀缅参加淮海战役所牺牲的兄弟。

异日,实践团成员分别在广场、路边、农家乐、早餐店超市等地进行街坊。一位坐在门口闲聊的村民表示最近几年村里卫生变好了,经济收入也日益增长,觉得现在的生活有着满满的幸福感。实践团成员还遇到了外来游客,经采访得知他们是隔壁村的,在如今闲暇时间来这放松的。沿途中,实践团成员注意到,在河边有许多村民在洗衣服,也有村民会在这里冲洗拖把。

开展支教活动

在调研主线之外,实践团将每一天都安排好人员进行支教活动。由于孩子们的年纪不同,于是实践团成员将他们分成两波。对于初中部的孩子,实践团成员更注重帮他们巩固上一学期的知识,并带领他们学习新的知识,给他们整理知识点并将其打印出来。对于小学生,实践团侧重于带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东西,其中一次,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用植物的叶子等材料来创作一副画作。再临分别之际,孩子们还前来向实践团成员们道别。同时实践团成员发现这里存在基础教育设施落后、缺乏,师资力量薄弱,获取知识途径单一,家庭教育环境差,物质条件匮乏,留守儿童居多等问题。对此,实践团向当地书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。

进行墙绘创作

为打造美丽乡村,推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,实践团成员为下小峰村12面白墙进行墙绘创作。在当地领导的帮助下,实践团购买了染料。实践团成员在询问领导关于墙绘的要求后,从网络、书籍以及其他途径寻找符合要求的画作。根据墙面的大小,成员们被分成两批。绘画时,成员们大多用的颜料是红色和绿色的,内容以“红色精神”和“绿色生态”为主。这些白墙大多在村里主干道路的两边,于是在绘画的途中,孩子们也被吸引过来,注入他们孩子眼中的下小峰村。

撰稿人:张羽 蔡博文